包容瑜 - 陶藝創作展

台北市中山區承德路3段131號4樓


包覆的溫柔  作品中的真情流露
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資料提供/包容瑜 文章整理/吳思慧

  「有些記憶是因為太悲傷而不想再憶起,但這些事情並沒有過去,而是一再地出現於自己的生命中,因為這些事情造成了難以解決的負面的情緒,正因為人生並不美滿,所以希望透過作品達到理想中圓滿的狀態,也希望透過作品的呈現,說出自己不想再去想起的往事。」

真摯的女孩

  包容瑜,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碩士研究所就讀中,是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女孩,不論課業或是作品。若不達自己心目中的要求,她寧可重新再來,以求最完美的一面呈現給大家。

  自小便培養了對藝術的高度敏銳度,小時候總是喜歡讀圖文並茂的讀物。進入新竹女中美術班後,她更確立自己要往「藝術」此途邁進。高中畢業,她進入台北藝術大學電影系就讀,讀了兩週後決定休學。看到這,也許你會納悶她的抉擇,但在這決定背後,其實隱藏著無比的煎熬。面對家人期望落空,讓她背負著壓力。休學後,她決定在家準備考試,於次年考進臺藝大工藝設計系,而在這一年,正逢母親養病時期,她也悉心照料媽媽,伴隨母親左右,而這一年也是母親逝世後,她最為珍貴的時光。

  上大學時,面對著一個全新的環境,總是讓包容瑜不知道自己的方向,在迷茫的求學階段中,她透過「創作」找到自我,作品就如同她未說出口的那些話、又好比是另一種情緒的出口,代替著她完成述說故事的角色。生性敏感的容瑜,感受力遠比其他同學強烈得多,而「易感」也正是創作的必要特質,對萬事萬物的感受度越深,施加於作品上的情感則越多。

自我的揭露

  包容瑜喜歡陶土的柔軟、但陶土經過乾燥燒製後提升硬度且變得易碎,在燒成中的不確定性也使她對做陶起初感到卻步,直至接觸更多陶瓷的創作可能後,她決定一改對此媒材的誤解,重拾對它的喜愛,並投入更多的觀察與了解。

  創作中,只要她認為不完美的作品,會全部摔破丟掉,而這都是因為其完美主義個性使然,而這些無形的壓力也更讓她痛苦與難過。直到大學生涯尾聲,在創作中試著把內心所想表達出來,而教授給的評語更讓她體認到,勇於面對自我的重要性。

  研究所的求學階段中,她希望承續大學尾聲的自我發現,繼續內心的探索。多年前經歷母親逝世後,包容瑜在這幾年內學著堅強,豈料在今年又面對家貓──饅頭的離開,那些複雜的情感如洪水般沖垮她的心門,她收拾潰堤般的情緒整理自我,並且學會接受不斷地改變、內心的不安、重要他人的永別...等,在這樣的不圓滿中追求圓滿。

關於作品與其表現形式

  包容瑜的作品,完滿而純淨,如她的外在一樣溫柔而樸實。在大學四年的求學過程中,她以陶瓷創作為主。「我覺得陶瓷,是有溫度是有記憶性的。」她說。

  問到包容瑜對其他創作媒材的看法,她提及大二修習的木工課程,曾看到一位學妹使用器材時不小心切到手指,讓她深切思考各種媒材的安全性,最後決定選擇較安全的「陶瓷」進行創作。

  「以道家美學思想做為作品的核心思想,強調自己在面臨人生重大挫折時心境上的轉變,從強烈的情緒反應,收斂為較內斂的情感,如同詩性一般的敘事,簡短卻又可以感覺到富有情感的敘事空間,將自己所面臨的種種,透過轉化的方式呈現,並且效仿喜愛之藝術作品的精神,做為作品本身的創作養分。」

  大學時,包容瑜常用的成形方式是運用灌模,她尤其喜愛灌模後的修坯動作,在這複沓的動作中,她常自己一人享受這安靜的時光;碩班時,因為嘗試大作品所以運用各種成型方式,目前以手捏與灌漿的方式居多。在創作時,她發現自己的作品中有許多孩子般的線條以及特殊的情緒符號;顏色方面,她多以黑白兩色去做變化,最純粹亦為最對比的兩色,更能讓作品呈現其基本的調性。

窺見心中的小孩

  看見作品本身,亦等同於看見自我。創作的目的是自我剖析,並更認識自我,更重要的是讓身為「人」的我們可以透過作品幫助更多的人。

  「當我在創作時,我承認一開始的作品是喃喃自語,是自我的情緒抒發,並不想讓任何人知道,那是因為那時的自己的能量不夠,但現在我知道自己有一個使命,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使命,就是創造一個世界—讓這個不圓滿的現實社會,擁有一個令人圓滿的精神世界。」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包容瑜–陶瓷創作展
展期:2018/11/10(六) –2019/01/06(日)
時間:週二至週日 早上11點至下午6點(周一休館)
地點: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
地址: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
電話:(02)2595-9650


Wynne W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