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詠安–繪畫創作展

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


朱詠安–繪畫創作展
展期:2018/09/08(六) –11/04(日)
開幕:2018/09/08(六) 15:30
時間:週二至週日 早上11點至下午6點
地點: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
地址: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
電話:(02)2595 9650
官網:https://goo.gl/KE33ir

文/黃郁婷 圖/朱詠安

▶ 人與人的痕跡蔓延 ◀
以單純的顏料流動與配置,將人像的恍惚朦朧與日常痕跡結合。展現時間的靜止與流動,以及人之間的靜默與疏離。

  
❏ 他鄉漫漫
  在大學時期就讀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視覺藝術系(Interdisciplinary Visual Arts),期間透過選修接觸許多媒材與設計類課程,例如版畫、插畫與建築等。這些課程啟發他對於手繪創作的興趣。回台後,進入職場成為美編,而真正踏上創作的起點,是在日復一日的通勤時光中。

❏ 人 * 人 之間
  有段時間朱詠安在基隆與台北市之間每日通勤,來回近一小時的時間,他觀察火車上的乘客,早晨來自四面八方、各行各業的人們共聚於車廂當中,上早市的婆婆、外籍勞工與藍領階級、上班族是捷運比較少見的族群。通勤的時候,車廂中站或坐的人們慣於閉目養神或低頭划手機,陌生而零交集地承載各自的人生故事與經歷,現實中身軀的貼近與陌生的關係形成對比。短暫的空間交匯,瀰漫著的人們彼此的疏離氛圍,朱詠安將隨身攜帶一本空白筆記本,以速寫的方式畫下過客的神態。即使在搬到台北後,仍維持著速寫的習慣,平均一個月一本的速度,這樣的習慣已持續了7年,累積了無數過客於速寫本中。  
  
❏ 留下來的人,不留的時間
  《留下來的人》系列,以人像為主軸的創作。除了習慣留心生活中的微小事物,朱詠安也關心社會議題,而此系列的主題啟發來自於都更案。舊房舍與眷村的居民匆忙搬離後,有時他會前往這些地點探訪。面對空無一人的房屋,沒來得及帶走的舊照片、逐漸乾涸的盆栽與植物、腐朽的藩籬與斑駁的建築體,對比於現實中時間的流逝,空間駐留的物件是人生活的各種軌跡,他以創作將兩者的對比關係保留下來。在畫面中人像為主體,加入植物意象,隱喻物件中人們心中的記憶與情緒,可能隨著時光流逝而被遺忘。  
  
❏ Self Portrait
  延續人像作為元素,畫中人像聚焦於臉部,形象介於孩童與成人間的青少年。在技法上以糾結而實驗性的筆觸來處理五官,表現出「Struggle」的迷離氛圍。
  朱詠安平日就有閱讀的習慣,尤其受到詩人吳俞萱的文字影響甚深。而香港作家韓麗珠在〈舊時藍田〉當中的一段文字「 夢醒以後很久,我才想到,我長得太慢而且太大,而當年坐在欄杆上的少年,該也已早已各自成了面目全非的人。」更是走入他的作品理念當中,同時也認為在成長過程中,總會遺失一些東西,可能是自由、無懼與更純粹的部分,因此命名為《Self Portrait》英文直譯為自畫像,而作者本人與筆下人物氣質相互呼應,也是面對自身的生活狀態與社會環境氛圍的反思。
  
❏ 歲月的日常
  歲月在日常所留,是人生活的痕跡、心底的痕跡,也可能是與生活搏鬥的痕跡,這次展覽主軸與之息息相扣。
  最新系列,將生活中共存卻容易被忽略的角落加入其中,鞭炮於地面炸開的焦黑紋路、路邊排水牆日積月累的水痕....將這些元素延續痕跡理念,結合物件與植物形象。而對作者來說,於創作中反覆塗抹與堆疊、刮除顏料,努力捕捉理想的狀態亦是留下「痕跡」,也許畫面中只餘徒勞的混沌與矛盾,就如同生活一樣「而繪畫作品本身,則更像是餘燼一般的東西。」朱詠安如是說。

Ending slogan
「朱詠安在畫面中以人像與植物、日常痕跡的組成,讓純粹的顏料與筆觸與之感性交會。」


Yuting Huang